• 精彩一刻

联系光荣国际

爱要用心经营

       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。是呀,谁家的孩子不是宝。可是如何让这个“宝”健康成长?这是所有家长都关注的问题。现在我们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,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也十分重视。我觉得这是个用心的系统工程。


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——让孩子天天快乐


       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的进行各种活动,成人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愉快的情境中。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,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,成人要做到: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,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。
        父母之间、教师之间要建立和睦、默契的关系,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。“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,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,一心一意的关心孩子。
        要对孩子宽严并济,成人既不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,就对孩子的缺点、错误熟视无睹、听之任之,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,也不能苛求孩子,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,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同伴的长处,要注意纵向比较,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,要及时加以表扬。


以礼相待——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


        成人间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“维生素”,为培养出通情达理、受同伴欢迎、能与人友好相处、乐于助人的孩子,我们要做的是:
        尊重孩子,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,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。放下做家长的架子来,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,以减少威严感,使孩子觉得自己与成人是一种平等的关系。
        成人要礼待孩子,对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,少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。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,成人都要毫不吝啬的加以表扬,表示祝贺。
        当成人意识到自己可能对孩子讲错了话、做错了事之后,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,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,反而会使孩子感到成人更加可亲可敬。


寻找“闪光点”——给孩子成功的体验


        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。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,他的自尊心就得到满足,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,对学习更有兴趣,更有信心,从而不断进步,形成良性循环。相反,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总是遇到挫折,总没有别的小朋友表现出色,就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,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,一旦形成恶性循环,孩子便会一步步的走下坡路。因此,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,善于寻找并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“闪光点”,及时给予鼓励和积极、肯定的评价,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,也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心理营养。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,我们就把他获得的奖状、小红花收集起来加以保存,以此来激励他继续努力,获得更多的成绩。也许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可表扬,那就错了,实际上不是孩子一无是处,而是家长比较的角度不正确和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,这样家长觉得负担很重,孩子的压力也会很大。在评价孩子时免不了比较,但比较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,横向比较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,而纵向比较则是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。家长在比较时,往往较多的进行横向比较,特别是总爱拿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,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家长无法了解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,使孩子变得自卑。如果多进行纵向比较,结果则不同,家长可以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,对孩子充满信心,而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中体会到进步、成功的乐趣,对学习、对自己充满信心,学习兴趣越来越浓。同样的道理,在教学活动中,对于那些表现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,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闪光点,并及时的给予鼓励表扬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,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,从而促使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。


循循善诱——做孩子的知心朋友


        经过仔细的回想,我发现孩子从幼儿到现在的成长过程中,他的心理发育也经历着一个从依附到独立自主的过程。作为家长,不要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孩子,要懂得蹲下身来,善于体察孩子的童心,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,与孩子平等对话,使孩子感觉你是他的朋友和知己,是他乐于倾吐心声的对象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,我们大人不要急于告诉他问题的答案,而是帮助他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,给孩子一个拥抱,给孩子一个微笑,告诉他:“你行,我相信你……”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:“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,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。”渴望被人赏识,被社会肯定,是人性中高层次的需求之一。有了成人的鼓励,孩子会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,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。
      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,更是父母的希望。让爱心伴随孩子的成长。也让我们家长用心去经营对孩子的爱,相信只要正确地付出,一定看到美好的未来。